所謂天賦,不過是你之前努力的結果
最近突然迷上了古箏。第一次去上課的時候,老師看著我彈奏,略感驚訝地說:“一般人第一次彈古箏,手指都會非常僵硬,你怎么這么放松?之前有基礎吧?”
我之前的確從未碰過古箏,若說有音樂相關的基礎,可能是小時候草草學過兩年電子琴,上小學的時候跟著樂團玩過幾年長笛,后來偶爾吹吹竹笛罷了,但都只是業(yè)余愛好。
老師更加驚訝了:“那你真的很有天賦,不學下去都可惜了!”我笑了。
剛學電子琴的時候,可從來沒人說過我有什么“天賦”?。∧菚r我不過5歲,小小的我站在高大的哥哥姐姐們中間,如雞立鶴群。老師說什么聽不太懂,五線譜看得又慢,手還小得可憐。
“你這次是不是又忘剪指甲了?”“回家練了嗎?”每次看到老師迎面走來,我都緊張得心要從嗓子眼跳出來,扭扭捏捏像個被審的犯人。以至于后來,我對練琴都有了抵觸情緒。考級的時候已經(jīng)算是正常發(fā)揮了,也只獲得了一個“勉強通過”的證書。看著人家手里鮮紅的絨面“優(yōu)秀”證,再看看自己暗紅色的塑料套的“勉強通過”證,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同一個班上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
我有音樂天賦嗎?至少那時,我覺得自己一點都沒有。
但后來,學長笛的時候,老師贊許有加,“你悟性很好!教別人好幾遍都說不明白,跟你說一遍,你就都明白了。考慮考音樂學院吧!”
學竹笛的時候,老師也很驚喜地說:“你音準很棒,聽著調都能把譜子寫個八九不離十,很有天賦!”
學習樂器是需要對音樂有感覺的。之前勉強學那兩年電子琴,雖然沒學出個什么名堂,但至少給了我從小浸潤于音樂的機會:進了音像店直奔施特勞斯、柴科夫斯基和巴赫,新年看電視總是守著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會的轉播,跳舞至少能踩著點,唱歌也基本不跑調……若非有那兩年,我對音準、節(jié)奏的把握想必并不會和其他初學者有什么不同吧。
天賦這個東西是潛藏的,其所帶來的差別很容易就被努力掩蓋了。甚至它本身都可能是不存在的,有時候,所謂天賦,無非就是之前努力積淀的結果。
而且,比起天賦,努力也許更值得嘉許。曾看過一個故事,一個中國人去一位北歐教授家里做客,見小姑娘甜美可愛,忍不住夸了一句,你真漂亮!沒想到,這句贊揚竟惹怒了這位教授,他認真地和這個中國人講,請你以后不要夸她漂亮!你可以夸她對人都熱情微笑,夸她懂禮貌,夸她舉止得體,這些都是她自己后天的修煉,而漂亮與她無關。
有很多心理學實驗都證明,即便是隨機分為兩組的一批孩子,完成相同的一項任務,被夸贊“你真努力”的那組,要比被夸“你真聰明”的那組,在后續(xù)表現(xiàn)得更愿意挑戰(zhàn)艱巨的任務,且更不容易在困難面前中途放棄。
努力,會讓人對自己有更強的掌控感,更自信也更堅定;而被夸贊的天賦,有時候反而會成為讓你不敢挑戰(zhàn)更高目標的“絆腳石”:萬一搞不好,我就會被證明是個天賦不足的人。
知乎上有不只一個人問:努力是一種天賦嗎?有人回答:小時候總覺得“努力”是沒有“天賦”的人做的事情;長大了才明白,原來“努力”才是最珍貴的“天賦”。我想給他點個大大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