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這個題有好多疑問:1. 明明合并日是 20X5年1月1日 為什么要在20X4年1月1日 就要合并呢;2.20X4年1月1 丙公司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為什么不把20X4年1月1日至20X5年1月1日 實現的凈利潤為300萬元 一起加上 作為資產負債并入 且抵消 長期股權投資 ;3.20X4年1月1日就算控制日,為什么20X4年1月1日至20X5年1月1日對丙公司是按照20%的投資的權益法核算抵消呢
FAILED
![](https://member.chinaacc.com/homes/resources/images/home/avatar/0.jpg)
![](/wenda/_nuxt/img/iconWarn.60bd4fe.jpg)
![](https://pic1.acc5.cn/000/01/84/99_avatar_middle.jpg?t=1714028667)
2)-②中的分錄并不是反沖分錄。個別報表中,當存貨出售時,需要將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結轉至營業(yè)成本,其分錄為:借:營業(yè)成本,貸:存貨跌價準備。
而在合并報表的抵銷處理中,做相反分錄:借:營業(yè)成本,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目的是抵銷個別報表中因銷售存貨而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以反映集團整體的財務狀況。
對于2)-③中不沖20的原因,你的理解是正確的。第一年母公司個別報表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第二年出售部分存貨后,對應的跌價準備90(100×(540÷600))隨著營業(yè)成本結轉,此時個別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0(原有100減去結轉的90),當年又補提了跌價準備20,合計為30。
而合并報表中應計提的跌價準備基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和成本確定,為10萬元(40 - 30 = 10)。在2)-①中已經沖銷了上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00,所以在2)-③中只需再沖銷10(即30 - 10 - 10 = 10),就能使合并報表中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達到應計提的10萬元。這樣處理是為了將個別報表中的存貨跌價準備調整為合并報表層面應確認的金額,準確反映集團整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024 07/01 10:01
![](/wenda/img/newWd/sysp_btn_ey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