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41 蘋果版本:8.7.4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關于企業(yè)經濟效益審計理論與實務的探討

來源: 雷保恒 編輯: 2009/03/26 16:53:34  字體:

  摘要: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經濟效益審計在西方一些企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比而言,我國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審計起步較晚,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迫切需要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與實務的研究。本文擬探討經濟效益審計概念與內涵; 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和經濟活動分析的關系;經濟效益審計的技術與方法;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經濟效益審計的依據和標準;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以促進我國企業(yè)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審計 經濟效益 理論 實務 探討

  任何社會的經濟活動都離不開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就是以盡量少的勞動消耗和勞動占用,取得盡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

  審計作為經濟監(jiān)督的一種工具,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但在很長的時間里,審計僅停留在單純的財務審計基礎上,通過查錯防弊來間接地提高經濟效益。直到二十世紀中期,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組織發(fā)生重大變革,在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生產關系也表現(xiàn)得更加錯綜復雜。這時西方一些企業(yè)開始注重健全自身的管理體制,大力推行職能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以加強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工作效率。企業(yè)管理者對審計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審計工作的重心從傳統(tǒng)的查賬轉到健全和完善企業(yè)管理機制,提高經濟效益的軌道上來,由此相繼產生各種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審計形式,如管理審計、業(yè)務經營審計、績效審計、綜合審計等等。這些審計各有側重,適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詞的提法也不盡統(tǒng)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經營管理活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這些審計在我國通常稱為經濟效益審計,可定義為: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就被審計單位的業(yè)務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進行審查,收集和整理有關審計證據,以判斷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評價經濟效益的開發(fā)和利用途徑及其實現(xiàn)程度。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內涵

  經濟效益審計不論稱為管理審計、業(yè)務經營審計、績效審計,或是其它的詞匯,其內容則都包括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即通常所說的“3E”審計。那么,什么是“3E”審計的含義呢?英國國家審計署在1983年公布的《國家審計法》曾經做出如下解釋:

  1.經濟性,是指對一項活動,在關注保證其質量的前提下將其資源消耗量降到最低水平。

  2.效率性,是指產品、服務或其他形式的產出與其消耗資源的關系。

  3.效果性,指既定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以及一項活動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的關系。

  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缺一不可的。這三者最終都要以實現(xiàn)企業(yè)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根本目標,通過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中進行的審查和評價,足以表明和確定企業(yè)經濟效益的優(yōu)劣,從而得到客觀、公正、的審計結果。

  要正確理解經濟效益審計的涵義,首先要弄清楚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的關系。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之間既有同,又有異。它們的相同之處表現(xiàn)在都是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經濟性的監(jiān)督和評價。它們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象不同,經濟效益審計的對象是各種經濟資料和有關的技術經濟資料、經營管理活動;而財務審計的對象僅僅是財會資料和財務收支活動。

  2、目的不同,經濟效益審計通過審查各種經濟資料和技術經濟資料,評價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經濟,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并提出改進意見;而財務審計則審查財會資料是否真實正確,審計財務收支是否合理合法。

  3、職能不同,經濟效益審計具有建設性和防護性職能以建設性為主;而財務審計具有防護性和建設性職能,以防護性為主。

  4、依據的標準不同,經濟效益審計的標準是有關法律、財經法規(guī)和制度,以及計劃、目標、定額、技術經濟指標、同行業(yè)同類指標;財務審計以有關法律、財經法規(guī)和制度為標準。

  5、方法不同,經濟效益審計除運用財務審計方法外,還利用經濟數學方法和現(xiàn)代管理方法,既進行事后審計,也進行事前審計;財務審計則通過檢查、調查和分析等方法,審查會計賬薄和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指標,以事后審計為主。

  由此可見,經濟效益審計是財務審計的深入和發(fā)展。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往往從財務審計入手,即從審查資金、成本、利潤的情況入手,然后再深入到全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中去。當然也不能把經濟效益審計與財務審計等同起來,而忽略他們之間的區(qū)別。

  其次,還要分清經濟效益審計與企業(yè)經濟活動分析的關系,企業(yè)經濟活動分析是企業(yè)內部人員根據核算資料,運用各種經濟指標,對企業(yè)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有利于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企業(yè)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方法、指標和標準與企業(yè)經濟活動分析非常類似,但二者也具有明顯的區(qū)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經濟活動分析的本質是企業(yè)經營管理活動,是構成企業(yè)管理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履行的是管理職能。而經濟效益審計是企業(yè)內部的證實監(jiān)督活動,履行的是監(jiān)督和評價的職能。

  2、兩者的主體不同,經濟活動分析是具體從事企業(yè)經營管理活動的人員來開展的,可以說是一種內部的自我分析和評價活動,由于是自己評價自己的管理行為,因此在評價中難以做到客觀和公允,經濟效益審計人員作為企業(yè)的獨立機構,對企業(yè)經濟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準外部的審查和評價活動,相對于經濟活動分析根據有客觀性和公允性。

  3、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經濟活動分析對企業(yè)經濟效益的分析側重于事后分析,根據取得的核算結果資料分析其影響這一結果的各種因素。而經濟效益審計是企業(yè)經濟活動全過程審計,他不僅對事后效益審計,也對事前、事中的效益進行審計,他可以將審查和評價的活動延伸到決策、預算和控制。

  可見,經濟活動分析與經濟效益審計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他們各司其職,不能互相替代,也不是重復性工作,他們相互促進,都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之一。

  二、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

  由于經濟效益審計要對經濟活動和管理活動的效率、效果和經濟性進行檢查、評價,因而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具有系統(tǒng)性和廣泛性,涉及經濟數學、管理、統(tǒng)計、分析等多種學科的調查、分析、測試等系統(tǒng)性方法。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方法有:

  1、審計查證法。包括常規(guī)技術方法和現(xiàn)代管理方法。常規(guī)方法借鑒了財務審計的有關方法,如審閱法、順查法、逆查法、核對法、函詢法、盤點法和抽樣法等,現(xiàn)代管理方法借鑒了現(xiàn)代管理的技術方法如:①與預測相關的方法。定性的如集合意見法;定量的如回歸分析法、自適應模型預測法、時間序列預測法等。②與決策相關的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線性規(guī)劃法、邊際分析法等。③與計劃、控制相關的方法。投入產出法、項目評估技術等。

  2、審計分析法。包括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多因素聯(lián)動分析等。

  3、審計評價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成功度評價法,它是依據評價專家或專家組的經驗,對項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結論,也即通常所說的打分制。項目的成功度可分為五個等級,完全成功、成功(A)、部分成功(B)、不成功(C)、失?。―)。定量的方法主要有差額評價法,對比評價法,綜合評價法。

  三、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

  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在效益審計中判斷是非、衡量和評價效益高低優(yōu)劣的準繩,是進行效益升級的重要依據,要提高效益升級的深度和質量,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這才能保證審計評價的客觀性和審計建議的前瞻性和可靠性。

  正確確定評價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指標體系,對于真實反映、合理評價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狀況至關重要。建立評價經濟效益的指標體系,需遵循以下幾點原則:①全面性原則。指標的設計既要能反映企業(yè)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又要能反映企業(yè)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因而,既要有財務指標,也要有非財務指標。這樣,可避免審計評價工作出現(xiàn)遺漏,能從不同角度對企業(yè)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核和評價。②科學性原則。指標的設置既要考慮指標自身的科學合理性又要結合企業(yè)實際、遵循客觀規(guī)律,既要有動態(tài)指標又要有靜態(tài)指標,既要有定性指標又要有定量指標。③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的設置應該簡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無論是指標所包含的內容,還是指標的計算,均力求簡單,易于使用。除以上主要原則外,還應遵循普遍適用性原則以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

  評價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指標體系是由多個具體的指標所構成,主要包括綜合性指標和單項指標兩大類。綜合性指標主要是資本收益率、社會貢獻率和資產報酬率等。資本收益率是從投資者獲取凈利潤的角度評價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狀況;社會貢獻率是從企業(yè)向社會所作貢獻的角度評價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狀況;資產報酬率是從全社會的角度評價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狀況。考核經濟效益的單項指標主要有銷售利潤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產值利潤率、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材料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額完成程度、設備利用率等,此外還包括上級下達或本級確定的關鍵業(yè)績指標。

  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與審計項目的目標緊密相關,過于簡單,不能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被審單位的整體財務狀況,但過分夸大復雜的量化指標在效益審計評價中的作用,并且試圖建立一卡通式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是不現(xiàn)實的。由于各企業(yè)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在考核企業(yè)經濟效益時,所運用的考核指標也不同;就某一項具體的指標而言,其運用過程和要求也是有區(qū)別的。在考核企業(yè)經濟效益時,應注意將上述指標作為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來運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運用這些指標。否則,便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經濟效益審計的依據和標準

  在經濟效益審計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指導審計活動、衡量被審計事實、鑒定經濟效益質量的標準,這就是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首先是一個以財務指標和技術經濟指標為主體的標準體系。其次,在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其評價標準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是以特定的時間、環(huán)境、條件及被審計單位的業(yè)務經營和管理水平為基礎的。再次,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也具有相對性。由于各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每個時期的經濟勢態(tài)不一樣,每個企業(yè)的具體情況不同,同一標準運用于某企業(yè)得出某種結論,而運用于另外一企業(yè),則可能會得出另一結論,甚至是相反的結論。最后,財務審計所依據的標準大多具有強制性,而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則是指導性的。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應注意所選用標準的相關性、完整性、時效性等,以保證得出準確的審計結論。經濟效益審計的依據和標準主要有:

  1、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制度。它是經濟效益審計的首要標準,只有在遵循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制度下取得的,才是真正的效益,才能保證企業(yè)的長遠效益。

  2、各種計劃、指標、預算、定額。這是經濟效益審計中采用最多的一類審計標準,這類標準是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指定的,具有較強的可比性,也較能反映企業(yè)的實際水平。

  3、前期的審計標準。它是指被審計單位以前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所制定和運用的標準,是審計人員制定本期經濟效益審計的參考依據。前期的經濟效益審計標準具有延續(xù)性,在它的基礎上制定本期標準,可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財力。

  4、本單位或國內外同行業(yè)的歷史先進水平與平均水平。這類指標也是用來考核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高低的標準之一。它們是對計劃、指標、預算、定額等標準的補充,從而使經濟效益審計的標準體系更加完整、全面。由于這類標準的時間跨度較大,在運用時,應考慮各種客觀因素的變化,如物價變動等。

  5、科學測定的經濟技術數據。這類標準主要用于評價新產品及新工藝的經濟效益。由于新產品新工藝的效益沒有相應的歷史資料可以比較,同時、同行業(yè)又無同類的指標可以參考,要評審它們的經濟效益,就得借助于科學技術來測定。因此,它是經濟效益審計中采用的一種特殊標準。

  五、經濟效益審計的程序

  企業(yè)經濟效益審計程序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和后續(xù)階段,每個階段都應遵循一定的程序,靈活運用恰當的技術和方法。

  準備階段:審計項目確定后,就要按照審計項目的具體要求,適當配備財會人員、經濟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或有相應技術特長的審計人員,成立審計組,收集資料,進行實地測試;確定重點,制定審計方案。

  實施階段:圍繞重點進行審計調查,并對影響經濟效益的有關數據進行取證;在企業(yè)存在的諸多問題中找出影響經濟效益的主要癥結,結合有關的資料、數據、情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得出正確結論后,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實施階段包括詳細調查了解、實施審計測試,收集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醞釀審計意見三個方面的工作。

  報告階段:主要是將審計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情況歸納整理,進行分析評價,撰寫報告,征求單位意見、作出審計結論、立卷歸檔。值得關注的是,企業(yè)經濟效益審計報告不同于財務審計報告,它的目的不是為了證實財務狀況的真實性,而是為了揭示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評價,提出建議或措施。在多數情況下,由于被審計業(yè)務的專業(yè)性強,往往不能提出直接證據來論證審計報告的結論,為了使審計報告具有充分的說服力,需要廣泛地運用間接證據和推理證據,這都需要在審計報告中加以詳細的說明。審計報告一般應具備背景資料、審計結論、論證結論的證據、改進的建議或措施等內容。

  后續(xù)階段:后續(xù)階段是指審計項目完成,經過一段時間后,對審計建議和改進措施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回訪性審計的過程。主要是檢查被審單位對于審計機構針對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和弊端而提出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的落實情況,同時也檢驗審計機構提出的改進措施是否可行,被審單位采納后,企業(yè)管理是否得到加強,經濟效益是否得到提高。

  當前,經濟效益審計已成為審計工作的發(fā)展方向,現(xiàn)實中的審計工作重點也已逐步由真實性、合法性向效益性轉變移,但就目前來講,企業(yè)審計部門開展經濟效益審計還處在零散的、單個的,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完全獨立的審計類型,大多在財務收支審計以及其他專項審計中反映出一些效益審計問題。為此,新時期的審計工作者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緊緊圍繞經濟效益這一中心,不斷探索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發(fā)展的新領域,新方法,新路子。

  參考文獻:

  [1]陳思維,王會金,王曉霞:《經濟效益審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2]彭華彰:《政府效益審計論》、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3]彭國翔:“試論經濟效益審計”,《中國審計》2005年第7期。

  [4]韓傳模:“芻議企業(yè)內部經濟效益審計”,《中國內部審計》2006年第6期。

責任編輯:小奇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