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預算執(zhí)行和專項資金審計中,經常發(fā)現一些預算單位未嚴格按預算使用財政資金,主要表現是:編制、批復預算時屬于A項目的資金,在使用時用于了B項目;另外,部門預算批復后,頻繁追加預算現象也較普遍。針對審計中發(fā)現的這些問題,首先審計人員應查清違紀違規(guī)問題的基本事實;其次分析問題的直接原因;第三分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其步驟:一是了解預算單位預測、計劃、預算內部控制系統(tǒng)的建立及有效運行情況。內容包括:預算單位管理當局對宏觀經濟形勢、本單位事業(yè)發(fā)展前景的預測,對制定本單位事業(yè)發(fā)展計劃,對編制部門預算是否給予充分的重視及預測、計劃、預算的準確性;預算單位預測、計劃、預算的組織結構;內部審計對預測、計劃、預算的管理和風險控制;預測、計劃、預算的管理方法;人員職責分工及授權等;在對預算單位預測、計劃、預算內部控制系統(tǒng)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用文字描述法、調查表法或流程圖法將內部控制程序的運行情況表述出來。以下用流程圖法表述某一預算單位計劃、預算內部控制的程序及說明:
(一)計劃內部控制流程圖及說明:
?。ǘ╊A算內部控制流程圖及說明
一是對預算單位計劃、預算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作出評價:該系統(tǒng)所建立的控制點與審計人員按經驗或控制模型所列的控制點一致,整個控制活動完整,表明該系統(tǒng)的控制是健全的。
二是確定對預算單位預測、計劃、預算內部控制系統(tǒng)進行符合性測試的程序和范圍,如果預算單位未建立預測、計劃、預算內部控制系統(tǒng)或系統(tǒng)未有效運行,則不需要進行符合性測試,直接進入實質性檢查階段,目前經對預算單位內部控制系統(tǒng)健全性評價,認為控制系統(tǒng)是健全的,則需要選擇關鍵控制點進行符合性測試。
對預算單位計劃、預算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作出評價:該預算單位在預算活動中,各控制點的控制已經執(zhí)行并且適用,關鍵控制點基本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有的控制點仍存在控制薄弱現象,如:計劃編制完成時間;專項計劃、預算在項目論證方面存在差異。
三是在對預算單位預測、計劃、預算內部控制進行健全性、符合性評價的基礎上,對該系統(tǒng)進行綜合評價:該系統(tǒng)固有風險低水平,控制風險中等水平,檢查風險中等水平。針對內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強和改進預測、計劃、預算管理工作的建議,提高預測、計劃、預算的準確性。
四是根據該系統(tǒng)綜合評價的結果,確定實質性檢查的程序和范圍,重點檢查預算單位制定的計劃是否滯后,影響了部門預算的編制,專項資金的預算是否建立在對項目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是否存在為爭資金,虛報項目的現象。
如果預算單位的預測、計劃、預算內部控制是健全的、運行是有效的,但仍發(fā)現頻繁追加預算資金現象,審計人員應及時反饋信息,有關部門應對財政部門預算的編制工作提出質疑,檢查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分析預算資金批復率等。
在審計實踐中,只有從內部控制制度入手,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現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才能正確界定經濟責任,維護審計部門客觀公正的形象,才能在體制上、機制上、制度上提出高層次的審計建議,更好地為宏觀經濟運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