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與交易成本分析

來源: 蔡秀玲 編輯: 2003/12/16 10:07:17  字體:
  摘要: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條件下,農民一家一戶小規(guī)模分散經營,必然帶來交易成本增加,農產品總成本提高,影響了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在不改變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的前提下,要降低農產品的交易成本,應該選擇誘致性制度變遷的路徑,以實現農戶合作、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政策,該政策把土地按人口實行“均包”,土地經營權凝固在千家萬戶農戶手里,而且一家一戶承包的土地小而分散,從而形成普遍的超小型土地經營格局。小規(guī)模經營的土地格局,導致農戶交易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只有實現小規(guī)模經營農戶的聯合,從外部擴大農戶的生產經營規(guī)模,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總成本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經濟收益,在此過程中,他面對著兩種最基本的“約束條件”:(1)物質世界對他的資源約束;(2)社會上其他人對他的社會約束。物質條件的約束就在于資源的稀缺性、技術的有限性,使人不能無中生有地獲得自己想要任何數量的物質產品;社會條件的約束就在于你想“發(fā)財”,別人也想“發(fā)財”,一個人最大化收益的欲望受到他人同樣欲望的制約?!耙虼?,人在經濟活動中一方面與物質世界打交道,另一方面與經濟中的其他人打交道,并相應地發(fā)生一系列的‘成本’。一種就是與物質打交道時為生產出一定量的產品在技術上的必要的人、財、物的耗費,即‘生產成本’;另一種就是與人打交道時發(fā)生的‘交易成本’?!币虼私洕鷮W家道格拉斯。諾斯把商品的總成本劃分為轉型成本和交易成本(或稱交易費用)。但經濟學在很長時期內只注重分析產品的轉型成本或制造成本,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才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在理論上確立起來,并且加以廣泛應用。

  這里的轉型成本或制造成本,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物質變換成本。它是為生產商品所耗費的資本價值,由以下兩部分構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它具體又由三部分組成:活勞動消耗,流動資本消耗(扣除活勞動消耗),固定資本消耗。

  交易成本或交易費用是一個在西方經濟學中十分流行的、又是一個不太規(guī)范不太明確的概念,不但其構成要素不清,且難以計量。根據西方經濟學家對“交易成本”的定義,“交易成本”的具體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各項行為所引起的成本支出:

  1、進行市場調查,獲取關于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分布和質量的信息;尋找潛在的買者和賣者,獲得與他們的行為有關的各種信息。

  2、當價格可以商議時,為確定買者和賣者的真實要價而進行的討價還價過程。

  3、起草、討論、確定交易合同的過程。

  4、監(jiān)視合同簽署人,看其是否遵守合同上的各個條款。

  5、貫徹合同,在一方未履行合同并因而造成另一方損失時,后者提出起訴,要求賠償。

  6、保護雙方權益,防止第三方侵權,比如防止剽竊、侵犯專利權等。

  二、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與成本費用

  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也是商品生產的一個重要部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總成本構成也應該由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兩部分構成。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小與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有關,而農產品的交易成本的大小同樣與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相關。因而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的大小與成本費用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

  人們普遍認為,隨著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生產費用隨之降低,因而規(guī)模經營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筆者認為,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與生產成本之間的關系應作具體分析。農業(yè)生產經營的費用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是活勞動的消耗,二是流動資本消耗,三是固定資本的消耗。

  對活勞動的消耗,不同經營規(guī)模的農戶具有不同的特點。對于小規(guī)模經營的農戶而言,其使用的勞動力大多以家庭成員為主。由于家庭成員是以血緣為基礎結成的利益共同體,激勵效果比較顯著,同時家庭成員在生產時間安排上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相反,大規(guī)模經營的農場一般采用雇工經營或集體經營方式,不僅存在激勵和約束機制問題,而且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并且隨著農場雇工人數的增加或集體成員數量的增加,管理費用也要相應地增加。

  流動資本的消耗與農業(yè)規(guī)模大小沒有直接關系。農業(yè)流動資本主要體現在化肥、農藥、良種和其它原材料等流動資產上。其功能在于改變土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改良土壤的營養(yǎng)成分。化學和生物學方面的技術進步,一般都體現在這些流動資產上,因而流動資產對土地生產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流動資產的利用,在本質上起著替代土地的作用,使土壤的養(yǎng)分得到人為的改良,或通過改良生物本身,使其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養(yǎng)分。從一般意義上說,流動資產具有可分性,對農地規(guī)模沒有相應的要求,可以在較小面積的農地上投入更多的流動資產,也可以在較大面積的土地上投入更少的流動資產。因而流動資本的消耗與農業(yè)規(guī)模沒有直接關系。

  對固定資本的消耗,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大小與單位產品所分攤到的成本有直接的關系。固定資本主要體現在機械、建筑物等固定資產上。這些固定資產的利用在本質上是替代人的勞動,且在購買和使用上具有不可分的特點。一般地說,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越大,固定資本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在其生產能力允許的范圍內,隨著產量的擴大,單位產量所分攤的成本就會降低。而小規(guī)模經營的農產,不僅購買固定資本比較困難,而且利用也不充分,因而單位產品分攤的成本就比較高。

  由于以上特點,在以人畜力耕作為主的條件下,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的成本費用一般比較小,而大農場的成本費用則比較大。相反,在使用機械耕作的條件下,大農場的成本費用比較小,而小農戶的成本費用則比較大。在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勞動力工資比較低的國家,無限的勞動供給決定了這些國家在相當長時期內的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仍是以人畜力耕作為主的規(guī)模經營。在這種情況下,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與大農場經營所花費的生產成本的差異并不分明顯。

  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總成本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交易成本。盡管交易成本應包括哪些具體項目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但就農產品而言,至少也應包括上述項目:信息成本、談判成本、訂立合約成本、監(jiān)督執(zhí)行合約成本以及保護產權成本等。

  1、信息成本。這里的信息成本主要指在信息成本中與人打交道時所發(fā)生的信息成本。因為信息成本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包含著與物質世界打交道時發(fā)生的信息成本,也包含著人與人打交道時所發(fā)生的信息成本;而交易成本包含的,僅是與人打交道時所發(fā)生的各種信息成本,其中雖然也涉及到一定的關于物質世界、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等等的信息,但了解這些信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受到他人的損害,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成本的特定內容在于:它是在與人打交道時所花費的與潛在的交易對手相關的各種信息成本。當然,隨著商品交換的不斷發(fā)展,生產活動越是變成社會的活動,信息成本就越是具有交易成本的性質,因為這時人們已無時無刻不去與人打交道,一切信息都會與人際關系相聯系了。到這時,信息成本中也就有更多的內容被涵蓋在交易成本范疇中。對農戶而言,其信息成本主要是進行市場調查,獲取關于各類農產品、生產資料、技術等價格分布和質量的信息;尋找潛在的買者和賣者,獲得與他們的行為有關的各種信息,為此就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

  2、談判、訂立合約成本。主要包括為確定農產品品種、數量、價格、質量標準、交貨時間、方式、地點以及其他事項所進行的談判以及合約的起草、討論所花費的成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主要的是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的,根據合同進行生產,因此在合同簽訂時,首先必須經過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買賣雙方都希望確定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真實價格。其次是對農產品質量標準的議定。農產品質量主要包括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兩個方面。外觀質量標準主要有農產品的生產技術、產品分級、包裝貯運等指標,內在質量主要是由營養(yǎng)、安全和適用等指標來確定。這些指標的確定過程,必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和物質,也即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再次,是對交貨時間、方式、地點及其他事項的議定等等。

  3、監(jiān)督執(zhí)行合約成本。在簽署了交易合約以后,只要整個交易過程還沒有完成,就還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還要監(jiān)視和檢查合同的執(zhí)行情況,防止合同執(zhí)行人任何可能的違約行為。經濟學通常假定各種經濟行為主體是具有“利己心”的,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市場經濟的運行問題時,往往只是假定人們出于自利的目的來到市場進行交易,然后論證市場交換能在自利雙方之間實現互利,使雙方的滿足程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后人指出,這種簡單的理論模型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有的人不僅利己,而且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靠損害他人利益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欺詐。欺詐行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違約”。在現實世界中,一筆買賣或一項經濟活動通常都是事前簽訂“合同”,在一定時期后“交貨”,完成一項交易。在這一過程中,“損人利己者”就可能利用交易對手的無知或輕信,在簽訂合同時信誓旦旦,對方付款后,卻不老老實實地照合同上的條款,保質保量地提供產品,結果使對方的利益受到損害。在經濟學上,這種利用他人“輕信”的機會損人利己的行為稱為“機會主義行為”。正是由于存在著這種“機會主義行為”,所以合約的簽訂雙方都必須監(jiān)督合約的執(zhí)行情況,這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同時,當一方違反合同條款,對另一方造成了損失,在事實弄清楚之后,受損失的一方還要索賠,而“索賠”這件事(這實際上也是貫徹合同的一個組成部分)也要花費成本的。

  4、界定、保護產權成本。所謂交易或交換,無論是物品還是勞務的交換,歸根到底都是一種權利即“產權”的交換。既然交換是產權的交換,那么首先就必須明確界定產權,但“界定產權”本身是要花費成本的。起草和制定產權的法律,就是產權界定的成本。但不能執(zhí)行的法律,只是一紙空文;不能有效地加以貫徹和保護的產權,只是“口頭”的產權。因此,“界定產權”的根本內容在于有效地保護產權。保護產權的行為包括,及時獲得一切關于破壞產權行為的信息;對破壞產權行為進行有效的制裁等等。而這一切行動,也都是要耗費人力物力的,它們構成保護產權的成本。

  從以上對交易成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交易成本具有不可分的特點,無論農戶經營規(guī)模大小,其交易成本大體相近。因此,農戶經營規(guī)模越小,單位農產品所要分攤的交易成本就越高。在生產成本相同的情況下,交易成本越高,農產品的總成本也就越高。近年我國出現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戶對農產品信息掌握不完全,而農戶要掌握農產品的完全信息,就要花費比較高的信息成本。對小農戶而言,他根本無法支付高額的信息費用。

  可見,在農產品成本構成中,除了生產成本外,還有交易成本。在以人畜力耕作為主的情況下,即使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的生產成本有可能低于大農場經營的成本,但由于交易成本高,農產品的總成本還是比較高。而在以機械耕作為主的情況下,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不但生產成本高于大農場經營,而且交易成本也遠遠高于大農場經營,因此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的總成本也高出大農場經營總成本。

  三、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背景下降低交易費用的途徑

  如上所述,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農業(yè)小規(guī)模經營的成本要高于大農場經營的成本,在市場競爭中,小規(guī)模經營的農戶居于不利的地位。要改變小規(guī)模經營農戶的不利地位,就要實現農業(yè)的規(guī)模經營。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有兩種基本形式:(1)農戶內部規(guī)模擴大,即通過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集中,農戶經營規(guī)模增大;(2)農戶外部規(guī)模擴大,即通過農戶之間的合作或不同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合作,獲得規(guī)模經濟的利益。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農戶內部的規(guī)模擴大將是一個長期的進程。因此,在當前應當重點推進農戶外部的合作,即建立農業(yè)合作組織,通過農戶之間的合作,達到降低交易費用的目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規(guī)模經營的農戶要降低交易成本,必須實現農戶之間的合作。交易成本高,是產生農戶合作化需求的根源。由于農民和農業(yè)本身的特性,決定了農民是市場經濟主體中的相對弱者。首先,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費用高。農民依賴于自然環(huán)境,散居于廣大的農村,并且農村信息體系建設相對滯后。這些客觀因素導致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難度較大。在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千千萬萬分散的、小規(guī)模經營的農戶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直接面對市場,自主決定生產經營活動,這對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是有效率的。但是,分散經營的農戶要想及時準確地掌握激烈競爭的市場信息,是十分困難的,其花費的成本也是農戶難以承受的。其次,由農業(yè)本身的特性所決定,農民面臨的各種風險也比較大。農業(yè)作為一個深受動植物生理特性強烈制約的產業(yè),密切依存于自然條件。一旦遭受自然災害,農產品有效供給將會受到損害,從而增加了農民履行農產品供給合同的風險性。更為重要的是,農業(yè)生產周期長,而且農產品具有鮮活性特征,一旦農產品不能及時銷售出去,不僅影響農業(yè)生產的周轉速度,而且影響農民的收益。再次,農民談判能力差,成本高。尤其在我國,農產品商品率低,農民能拿到市場交換的農產品數量有限,單個的農民一般不會花費物力和精力去簽訂合同,且單個農民的知識水平,見識都十分有限,基本不具備談判的水平和技巧。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個體參與外部交易的成本很高。但是,如果農民實行合作化,組建合作組織,通過合作的途徑實現外部規(guī)模擴大,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雖然農民合作化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但是,農民合作化又將面臨內部合作成本問題。實現農民的合作,第一個要面臨的內部合作成本就是組織成本。要把分散的農民個體組成一個有著凝聚力的團體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在一般情況下是比較高的;要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內部成員的監(jiān)督約束成本也比較高。農民合作組織是一種公共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它的排他性特征不明顯,而且收費困難,容易產生“搭便車”現象。要有效地對團體內部成員進行監(jiān)督約束,或者要到團體中收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是很高的。

  從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小規(guī)模經營農戶的競爭力出發(fā),支持農民組建合作組織,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為了盡可能降低農民內部合作的成本,必須正確選擇農戶合作的途徑。

  新制度經濟學家在研究制度變遷理論時,提出了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兩種模型。誘致性制度變遷是由于個體或群體在尋求獲利機會時自發(fā)倡導、組織和實施的制度變遷,它具有盈利性、自發(fā)性和漸進性的特點。農民是實施制度變遷的主體,它較符合農民群體的利益需求,因而其內部合作成本較低;強制性制度變遷則是由政府憑借其控制的資源組織實施的制度變遷。政府是實施變遷的主體,它必然要符合國家或政府的意志,體現國家或政府的意圖。由于它以國家或政府的意志為主導,就難免違背農民群體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其內部合作成本往往比較高。因而,必須選擇誘致性的制度變遷作為推動農戶合作的途徑。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選擇誘致性合作化路徑適合專業(yè)化程度高的行業(yè),先從組建行業(yè)組織人手,逐步發(fā)展。我國臺灣省組織農業(yè)“產銷班”的形式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小規(guī)模經營農戶外部規(guī)模擴大的形式。

  臺灣的農業(yè)產銷班是臺灣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民自愿組織起來的最基層的農民合作組織。80年代中期,基層的農民運銷、采購的合作逐漸在各類農業(yè)生產中涌現,名稱固然不一,如共同運銷班、共同經營班、共同作業(yè)隊、農事研究班、精致農業(yè)班等等,但農民共同體的運作方式已顯現出它的生命力。

  1992年10月臺灣的農業(yè)管理部門頒發(fā)《農業(yè)產銷經營組織整合實施要點》,選定蔬菜、花卉、果樹、毛豬、肉雞、蛋雞、養(yǎng)殖水產品等七項產品作為整合農業(yè)產銷班的重點,由各縣、鄉(xiāng)農會或合作社、合作農場指導,并提出廣告詞:“農業(yè)產銷班——臺灣農業(yè)的新希望”。經多年輔導和整合,截止1998年底,共組織成農業(yè)產銷班6,214班,加入的農民共119,797人(實際是戶,以戶主名義參加)。

  農業(yè)產銷班的職能主要是農產品的共同運輸、銷售和生產資料的共同采購。產銷班形式的農業(yè)合作,擴大了營銷規(guī)模,增強了農民的議價能力,降低了運輸、銷售、采購的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產銷班也共同研究農業(yè)技術、共同開拓銷售市場、共同防治病蟲害、共同購置、使用少量大型機器設備、共同創(chuàng)造產品品牌。產銷班內的農產品生產基本上由各個農戶獨立進行。

  臺灣農業(yè)產銷班的發(fā)展,降低了農業(yè)成本,提高了農業(yè)的競爭力,成效是顯著的。產銷班作為過渡時態(tài)的農民合作組織形式有它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其他地區(qū)可借鑒的模式。從小范圍的專業(yè)合作組織,發(fā)展到大型的合作社,小農戶經營的外部規(guī)模就擴大了,從而減少了交易成本,降低農產品的總成本,相應提高了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