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抽樣是審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時用來獲取審計證據(jù)的一種方法。以下是審計抽樣的一般步驟:
1. 確定抽樣目的:審計師首先需要確定抽樣的目的,例如確認特定賬戶余額的準確性、檢查某項交易的完整性等。
2. 確定抽樣方法:根據(jù)審計目的和具體情況,審計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抽樣方法,如隨機抽樣、區(qū)間抽樣、系統(tǒng)抽樣等。
3. 確定抽樣框架:確定抽樣的范圍和基礎,包括抽樣的總體、抽樣的單位、抽樣的期間等。
4. 選擇抽樣樣本:根據(jù)抽樣方法,審計師從抽樣框架中選擇符合條件的樣本進行審計檢查。
5. 進行審計檢查:對選定的樣本進行審計檢查,獲取審計證據(jù),判斷是否符合審計標準。
6. 分析抽樣結果:審計師分析抽樣結果,評估抽樣樣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并據(jù)此推斷總體的情況。
7. 得出結論:基于抽樣結果和其他審計程序的結果,審計師得出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審計意見。
以上是審計抽樣的一般步驟,具體的操作過程可能會根據(jù)具體情況和審計標準的要求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