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備考必看知識點,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zhèn)淇?014年經濟師考試,祝您學習愉快!
第二節(jié) 勞動力需求
短期勞動力需求
(一)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與勞動力邊際產出量
根據(jù)經濟學關于理性人行為的假設,勞動力需求者或廠商的目標也是效用最大化。當然,他的效用唯有利潤可以體現(xiàn)。所以勞動力需求者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利潤最大化目標。那么,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yè)如何確定它雇用多少工人?假設一個企業(yè)正在考慮是否在其勞動隊伍中再增加一名工人,那么他們必須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要向新增的工人支付工資,因而企業(yè)的成本肯定要上升。另一方面,增加一個工人通常會增加企業(yè)能夠生產和出售的產出品的數(shù)量,因而收益也將上升。所以,對企業(yè)來說,增加一個工人是否有利可圖,取決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
從企業(yè)的立場來看,這種比較中的主要變量是增加一個工人所能增加的產出數(shù)量,因為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工資率和產品價格通常都不受企業(yè)自己控制,企業(yè)必須支付給同類工人相同的工資率,而且也只能按相同的價格出售每一單位的產品。這樣,唯一的問題就是新增的工人能否在工資率和產品價格一定的條件下,把產品產量增加到足以使企收有利可圖的地步。例如,如果市場工資率是每小時5元,產品市場價格是每單位O.5元,那么只要新增加一個工人能增加10個單位以上的產量,企業(yè)就愿意雇用這個人,反之,則不會增雇工人。在經濟學中,新增一個工人所增加的產出被稱為勞動力的邊際實物產出(MPL),簡稱為“勞動力的邊際產出量”。勞動力的邊際產出量是理解短期勞動力需求曲線的核心概念,他同時也是最古老、最著名的經濟思想——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的主題。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把一種生產要素逐漸越來越多地增加到數(shù)量固定的另外一種生產要素上去,那么,不斷增加的這種生產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出量最終將會下降,甚至會變?yōu)榱恪_@一規(guī)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無論把哪一種生產要素視為不變的生產要素,哪一種視為不斷增加的生產要素,他都是適用的。勞動經濟學通常把勞動力視為可變要素,把資本(或土地)視為不變要素,以便用抽象方法研究追加勞動后的經濟后果。
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表明,只要其他生產要素(通常指資本)的數(shù)量不變,隨著在生產中所使用的勞動力數(shù)量的增加,每一單位追求的勞動力為總產量所帶來的增加量即他們的邊際產出量會出現(xiàn)先上升,而后逐漸下降,然后達到零甚至為負的規(guī)律。需要注意的是,邊際產出量最終將要下降,并不是因為新增加的工人本身技術較差,而是因為隨著勞動力數(shù)量的增加,資本變得相對短缺,生產過程本身無法容納這么多勞動力。
(二)競爭性企業(yè)的短期勞動力需求曲線
為了找到企業(yè)勞動力需求規(guī)律,還需要一個概念,即勞動力的邊際產出收益。勞動力的邊際產出收益 (簡稱勞動力邊際收益)定義與勞動力的邊際產出量類似,但他所反映的是每增加一個工人所帶來的收益增量,而不是勞動力邊際產出量所表示的產品增量。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勞動力的邊際收益等于勞動力邊際產出量的價值量,即前者是后者的貨幣轉化形式。
當產品市場是競爭性的時候,單個企業(yè)無論生產多少產品都可以按照相同的價格在市場上出售,這樣,在勞動力邊際產出量和相應的勞動力邊際收益之間就有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關系,即勞動力的邊際收益等于勞動力邊際產出量乘以單位產品價格。如果一個新增加的工人增加了4個單位的產出,單位產品的價格是5元,則此時邊際產出量=4個單位產品,勞動力邊際收益:4×5=20元。圖11-5是一條典型的勞動力邊際收益曲線,同時也就是勞動力需求曲線。由于實物生產率的邊際收益遞減必定造成收入生產率的邊際收益遞減,所以它的形狀也同樣反映了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他的高度取決于決定邊際產出量的所有要素(資本數(shù)量、工人的技術和動機)以及產品的價格。如果單位產品的價格較高,勞動力邊際收益曲線就會成正比例地向上移動。
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yè)如何決定雇用多少工人?正像在本節(jié)開頭所提到的,企業(yè)是否增雇工人主要取決于新增一個工人所帶來的收益增量能否超過因雇用他們帶來的成本增量。在這里,勞動力邊際收益即為新雇一個工人所帶來的收益增量;而如果勞動力節(jié)場也是完全競爭的,那么工資率就是新增加一個工人的雇用所產生的成本,又稱勞動力的邊際成本。這樣,企業(yè)只需將工人的勞動力邊際收益同工資率相比較即可。增雇一個邊際收益超過工資率的工人總是能夠增加企業(yè)的利潤,而增雇一個邊際收益低于工資率的工人則肯定會造成利潤的減少。因而一個利潤最大化的企業(yè)在MRPL > W時必然會增雇工人,一直增雇到最后雇用的一個工人的MRPL=W平時為止。
再強調一次,不論工資率如何,利潤最大化的雇用水平都是由勞動力邊際收益曲線上MR-PL=W的那一點所決定的。這告訴我們兩個非常重要的情況:第一,在短期中,企業(yè)的勞動力邊際收益曲線就是它的勞動力需求曲線。因為邊際收益曲線同時表示在每種可能的工資率下,企業(yè)所需雇用的勞動力數(shù)量。第二,因為工資率與企業(yè)愿意雇用的人數(shù),即勞動力需求之間存在一種負相關的關系,因而勞動力需求曲線應是下傾的,即斜率為負,這就是說,競爭性企業(yè)的短期勞動力需求曲線就是勞動力邊際收益曲線的下降部分。
長期勞動力需求
在分析短期勞動力需求行為時,曾假定企業(yè)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資本,而且其資本的數(shù)量不能隨工資率的變化而改變。然而,生產要發(fā)展,企業(yè)不可能永遠不增加勞動力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所以在長期中,企業(yè)不僅可以通過調整它所使用的勞動力數(shù)量,而且可以通過調整資本的使用來對工資率的變化做出反應。因此,工資率變動在長期中能夠比短期中對企業(yè)的勞動力需求產生更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能夠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所謂規(guī)模效應,又被稱為產出效應,他是指工資率變動首先直接作用于生產規(guī)模或產出規(guī)模,然后再進一步影響勞動力需求量的作用過程及其結果。假如其他條件(技術、資本供給條件、產品價格和產品需求的關系等)不變而僅僅是工資率上升了,那么,工資率的上升就意味著企業(yè)的成本上升,從而導致企業(yè)縮減生產規(guī)模。而生產規(guī)模的縮減就意味著企業(yè)要降低雇用水平,即勞動力需求數(shù)量的減少。然而,工資率下降也同樣會導致規(guī)模效應的出現(xiàn),只不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率的下降會導致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而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又會導致勞動力需求量的上升。工資率上升的替代效應則是指工資率變動通過影響資本和勞動力之間的相對投入比例而對勞動力需求量產生影響的作用過程及其結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于代表勞動力價格的工資率上升,而另外一種生產要素——資本的價格卻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勞動力的相對價格就上升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勢必會更多地依賴資本來進行生產,而更少地使用勞動力,即會出現(xiàn)資本替代勞動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企業(yè)向“資本密集化”的生產方式轉變。類似地,工資率的下降同樣會導致替代效應,只不過在其他條件不變而工資率下降的時候會形成勞動力的價格相對于資本價格下降的局面,從而導致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yè)用勞動力來替代資本,結果造成勞動力需求數(shù)量的增加。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方向是相同的,即在長期內,工資率上升的替代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都使勞動力需求減少,工資率下降的替代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都使勞動力需求增加。所以,工資率變動對長期勞動力需求的影響是兩種效應所引起的變化之和。長期勞動力需求曲線的走向,因此也只能是向右下傾斜的,其斜率為負。
勞動力需求彈性與派生需求定理
(一)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
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是指某種勞動力的工資率變化所引起的此種勞動力的需求量發(fā)生變化的百分比。
由于勞動力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工資率變動方向同勞動力需求變動方向是相反的,因而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的值為負。不過,由于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所考察的主要是勞動力需求變動對于工資率變動的反應敏感性,因此經濟學通常重視的是彈性的絕對值。勞動力需求自身工資彈性主要可以劃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富有彈性的情況。當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的絕對值大于1時,工資率上升1%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時,此時的勞動力需求曲線被稱之為富有彈性的需求曲線。二是缺乏彈性的情況。當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絕對值小于1時,工資率上升1%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少于1%,此時的勞動力需求曲線被稱為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三是單位彈性的情況。即工資率上升1%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量的下降同樣為1%.此時的勞動力需求曲線被稱為單位彈性的需求曲線。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如果勞動力需求曲線是富有彈性的,那么當工資率上升時,勞動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會超過工資率上升的速度,該類勞動力的工資總量(工資率×勞動力需求總水平或總就業(yè)量)下降,反之工資率下降,則該類勞動力的工資總量上升。
(2)如果勞動力需求曲線是缺乏彈性的,那么當工資率上升時,勞動力需求量減少,但勞動力需求量減少的速度慢于工資率上升的速度,因而最終該類勞動力的工資總量也會上升。反之工資率下降,則該類勞動力的工資總量也下降。
(3)如果勞動力需求曲線是單位彈性的,那么無論工資率是上升還是下降,勞動力需求量在相反方向變動的速度都會與工資率的變動速度相同,因而最終該類勞動力的工資總量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
(二)派生需求定理
影響勞動力需求自身工資彈性的因素被歸納為四條,通稱派生需求定理,或稱“??怂?mdash;—馬歇爾派生需求定理”,這些定理是以兩位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和約翰?希克斯的名字命名的,他們與這些定理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這些定理認為,若其他條件相同,在下述四種情況下,某種勞動力需求具有較高的自身工資彈性:①使用該類勞動力進行生產的產品富有價格彈性;②以其他生產要素替代該種勞動力很容易;③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富有彈性,無需大幅度提高這些生產要素的價格就能很容易地獲得其供給量的增加;④該種勞動力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比重很大。因此,影響勞動力自身需求工資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1)最終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最終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指產品價格變動1%所導致的產品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產品需求彈性越大,價格變動所引起的產品需求量變動就越大。由于產品需求量的變動必然影響到勞動力需求量的變動,因此在工資率上升導致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引起產品需求量減少,由此進一步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的過程中,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大,勞動力需求減少的幅度就越大。換言之,產品需求彈性越大,生產此種產品的勞動力的需求彈性越大。
(2)要素替代的難易度。當某種勞動力的工資率上升時,企業(yè)傾向于用相對便宜的其他生產要素(可以是資本,也可以是其他類型的勞動力)對其進行替代。但是如果替代的難度很大,如某工作必須要由人來做,任何機器都無法代替人工,因而生產單位產品就必須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勞動力,那么工資率上升的替代效應就很難發(fā)揮作用,勞動力需求的減少只會來自規(guī)模效應。但是,在替代很容易的情況下,替代效應就能發(fā)揮作用,從而同規(guī)模效應共同促使勞動力需求量因工資率上升而更大幅度地下降。因此,若其他條件相同,其他生產要素對勞動力替代越容易,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就越高。
(3)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類似于勞動力的供給彈性,是指某類生產要素的價格變動1%所導致的此類生產要素的供給量變動百分比。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如果較大,那么這種要素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要素供給量變動也較大。因此,一旦一種勞動力的工資率上升,那么企業(yè)會試圖用其他生產要素替代勞動力,這時對其他生產要素的需求就會上升,如果此類生產要素的供給量很容易增加,即供給彈性較大,那么企業(yè)用它種生產要素替代當前勞動力的過程便很容易完成,當前勞動力的需求便有大幅度下降。但有些時候,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量必須在其價格有很大程度上升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小幅度增加,即供給彈性很小,那么因這些生產要素的價格變得相對昂貴,企業(yè)便缺乏用這些生產要素對勞動力進行替代的動力,因而勞動力需求量減少的幅度會較小。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越大,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就越大。
(4)產品總成本中勞動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某種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也是影響勞動力需求自身工資彈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這種勞動力成本最初在產品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20%,則若工資率上升10%,總成本將上升2%,但如果最初比重是80%,則工資率上升10%,總成本就將上升8%.由于在后一種情況下企業(yè)被迫更多地提高產品價格,產出量和勞動力需求量的下降幅度會更大。因此,總成本中勞動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勞動力需求的自身工資彈性越高。
派生需求定理對于我們理解為什么長期勞動力需求曲線比短期勞動力需求曲線更富有彈性很有幫助。首先,其他生產要素的供給在短期中往往缺乏彈性但在長期中會隨著資本生產者增加資本的生產而使其逐漸變得更有彈性,而其他要素的供給彈性變化則必然導致勞動力需求曲線的彈性變大。其次,消費者對產品的價格變化做出調整通常需要時間,因為即使產品價格已上漲,消費者要調整消費習慣或等待現(xiàn)有耐用物品陳舊也不是在短期內能完成的。在長期內,最終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更大,因而勞動力需求彈性也更大。
此外,派生需求定理還可以用來解釋市場經濟條件下與工會有關的一些現(xiàn)象。盡管工會通過集體談判對企業(yè)施加影響的目標是多元化的,但是努力提高工會會員的工資同時增加工作的保障性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目標。但是,工會所面臨的勞動力需求曲線的自身工資彈性卻會對工會的目標構成約束,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勞動力需求的彈性越大,則工會在盡可能保障其成員就業(yè)安全的情況下為他們贏得的工資增長幅度就越小。這是因為,由于勞動力需求曲線是富有彈性的,與工資率上升的百分比所對應的就業(yè)量下降百分比會很大。也就是說,工會硬性要求企業(yè)提高工資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工會會員的就業(yè)量出現(xiàn)更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我們可以預測:①在勞動力需求曲線無彈性的市場上,工會能夠為其成員贏得更大的工資增長;②工會將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對其成員的勞動力需求自身工資彈性(比如通過集體談判要求企業(yè)在特定的機器設備上必須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工人等);③工會首先會選擇在勞動力需求曲線無彈性的市場上組織工會(因為工會在這種市場上無疑能夠贏得更多的好處)。
(三)勞動力需求的交叉工資彈性
勞動力需求的交叉工資彈性是指一種勞動力的工資率變化1%所引起的另一類勞動力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勞動力需求的交叉工資彈性的值是正還是負有著不同的意義。如果兩種勞動力的交叉工資彈性為正值,則意味著一種勞動力的工資率提高會促使另一種勞動力的就業(yè)量增加,這說明兩者之間是一種總替代關系。如果兩種勞動力的交叉工資彈性值為負,則意味著一種勞動力的工資率提高會促使另一種勞動力的就業(yè)量減少,這說明兩者之間是一種總互補關系。兩種勞動力之間是總替代關系還是總互補關系并不是固定的,他取決于一種勞動力的工資率上升所帶來的替代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中哪一個對另外一種勞動力的需求的影響更大。
例如,假定成年人和青少年在生產過程中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青少年工資率的下降對成年人就業(yè)有負作用。那么,一方面,存在替代效應:產出一定,企業(yè)希望用青少年替代成年人,減少成年人的雇用量;另一方面,存在規(guī)模效應:青少年工資率的降低促使企業(yè)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的使用,規(guī)模效應的大小取決于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大,規(guī)模效應越大。結果如果青少年工資率下降的規(guī)模效應小于替代效應,則成年人的就業(yè)減少,兩個群體之間是總替代關系;如果規(guī)模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則青少年工資率下降導致成年人就業(yè)上升,兩個群體之間就是總互補關系。
Copyright © 2000 - 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