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課程:真賬實訓納稅實訓招生方案免費試聽 初當會計崗位認知會計基礎財務報表會計電算化

 綜合輔導:會計實務行業(yè)會計管理會計審計業(yè)務 初當出納崗位認知現金管理報銷核算圖表學會計

您的位置:首頁>實務操作>初當會計>會計基礎> 正文

會計恒等式賞析

2009-11-5 10:28 旦志紅 【 】【打印】【我要糾錯

  會計恒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凈資產(1)

  它是現代會計核算方法體系這座大廈的堅實基石,是掌握借貸復式記賬法的起點,為會計試算平衡奠定了基礎,為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對會計恒等式科學性的賞析,對會計學習者以及會計工作都會有所幫助。

  一、生動體現了辯證法,以聯系而非孤立、片面的眼光反映經濟業(yè)務

  歷史上的單式記賬法往往局限于經濟業(yè)務中單一項目的增減變化,如分別以貨幣、債權或存貨等項目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主要反映各項目的增減變化及結余情況,而各項目之間增減變化的對應關系即勾稽關系卻不夠明確,因而也被形象地稱為“流水賬”。在社會經濟欠發(fā)達、經濟業(yè)務內容比較單一、業(yè)務數量也不巨大的狀況下,單式記賬尚能贏得一席之地。但是到了經濟生活日益繁榮、經濟業(yè)務日趨龐雜紛繁的時代,單式記賬就顯得力不從心,必然擺脫不了被歷史塵封的命運。

  取而代之的復式記賬法則避免了單式記賬那種瞎子摸象式的局限性,以會計恒等式為基礎,它一方面反映了會計主體擁有的資產;另一方面反映了形成這些資產的不同來源。其中,資產是結果,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形成這些資產的原因。由于是從兩個角度反映同一事物,因而恒等關系永遠存在。這是事物普遍聯系的辯證法特征在會計方法中的生動體現,它對每一筆經濟業(yè)務從其運動變化的原因與結果、來龍與去脈入手,以“從哪來,到哪去”的復式記賬原理,編織了一張“經緯網”,更全面、更客觀地定位了各項經濟業(yè)務的變化和相互之間的對應關系。

  二、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會計記賬規(guī)則展現了一種對稱的平衡美

  世界中對稱的平衡美隨處可見,比如人類自身的身體是左右對稱,中醫(yī)強調的陰陽平衡乃健康之本等,而這種平衡美在會計恒等式中也得以充分體現。

  恒等式左側的資產類賬戶性質被規(guī)定為“借增貸減,余額在借方”,而位于等式右側的權益類(即負債人權益與所有者權益)則對應地被規(guī)定為“借減貸增,余額在貸方”;反之,若資產類賬戶性質被規(guī)定為“借減貸增,余額在貸方”,那么權益類賬戶則對應地被規(guī)定為“借增貸減,余額在借方”。正如一臺天平,此時問題的關鍵不是秤砣在左還是在右,而是砣與物之間的對稱與平衡。因此,復式記賬中的“借”“貸”僅表明賬戶中兩個對立的方位,而不再具有實際上的債務、債權含義。于是會計核算根據這種對稱的平衡美,也有了檢驗自身差錯的重要方法——試算平衡法,包括發(fā)生額試算平衡法和余額試算平衡法。當這種對稱的平衡美被破壞時,即當某一會計期間所有賬戶借方發(fā)生額≠所有賬戶借方發(fā)生額,或者在某一時間點上所有賬戶借方余額合計≠所有賬戶貸方余額合計,則說明在記賬、過賬、結賬等會計核算工作中一定存在差錯。這從一開始就為復式記賬應對部分“疾病”接種了疫苗,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

  三、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

  事物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告訴我們,凡存在的必然變化,凡無變化的就一定不存在。

  會計恒等式(1)從時間狀況分析是靜態(tài)的,反映了會計主體在某一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因此,以此為理論依據編制的資產負債表也被稱為靜態(tài)會計報表,其數據資料在會計中被稱為余額,在統(tǒng)計中被稱為時點數,而經濟學中則稱其為存量。該類數據資料的特點是:不同時間點上的數據不具有可加性,數據往往以非連續(xù)統(tǒng)計方式得到,數據自身大小與統(tǒng)計的時間間隔長短無必然聯系。如果一個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總是停留在某一狀態(tài)下靜止不變,那么該會計主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畢竟公司企業(yè)類會計主體是以追求利潤為存在目標的,這就注定會計主體在擁有一定資產為物質基礎的前提下,要積極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以期取得盈利,努力使資產保值并增值。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主要有:

  收入-費用=利潤(2)

  (2)式從時間狀況分析是動態(tài)的,反映了會計主體在某一段時期的經營成果,因此,以此為理論依據編制的損益表也被稱為動態(tài)會計報表,其數據資料在會計中被稱為發(fā)生額,在統(tǒng)計中被稱為時期數,而經濟學中則稱其為流量。該類數據資料的特點是:不同時間段上的數據具有可加性,數據往往以連續(xù)統(tǒng)計方式得到,數據自身大小與統(tǒng)計的時間間隔長短有關。

  當提及會計恒等式時,均指的是(1)式,而非(2)式。原因是:(1)式是(2)式的前提和基礎,沒有(1)式就不可能有(2)式,(2)式的結果又直接服務、作用于(1)式。因此,可以說(2)式源于(1)式又回歸于(1)式,即經營成果以資產為前提,且不論其盈虧最終歸屬于所有者。因此,(2)式對(1)式的影響可以表達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3)

  此時,當利潤不為零時,恒等式(1)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要素中,至少有一項會因為利潤這一要素的加入而發(fā)生或增或減的變化,但恒等關系不會改變,改變的只可能是等式兩邊的金額。

  再將(3)式中的利潤按(2)式展開,并將各類要素按其對應的賬戶性質進行歸類、移項,于是就得到會計擴張恒等式: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4)

  當然,生產經營過程中還會發(fā)生不影響利潤的經濟業(yè)務,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要素之間或某一要素內部發(fā)生增減變化,但這并不會改變(4)式的表現形式,可能改變的也僅是等式兩邊的金額。

  至此,會計擴張恒等式便將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會計要素巧妙地結合起來,將(1)式反映的某一個時點上的原財務狀況發(fā)展到了另一個時點上的新財務狀況,并以此形成會計主體又一輪生產經營的新起點,如此周而復始。

  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會計恒等式有多種形式,可滿足不同需要。最基本的恒等式形態(tài)可概括為:資產=權益。但鑒于現實中債權人與所有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有著根本的區(qū)別,最常用的還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又因為在資產清算時債權人對資產的要求權先于所有者,因而又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而會計擴張恒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不僅起到了按賬戶性質對會計要素歸類、將動靜會計要素結合起來的作用,還是預算會計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直接理論依據。其中,等式左側的兩項(資產+費用)合并稱為資產部類,而等式右側的三項(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合并稱為負債部類,這主要是由于預算會計中收支兩要素實行年度結轉,其余額在平時的資產負債表中均要有所反映。

  最后,事物的兩面性及發(fā)展的歷史觀告訴我們,會計恒等式雖然比以往歷史上的會計方法更具有科學性,但其自身也并非十全十美,如以會計恒等式為基礎的試算平衡法對重復、遺漏、科目差錯等就束手無策,而正是會計方法中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又促使每一個會計人不斷進行探索。

責任編輯:zoe
發(fā)表評論/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