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正確理解公允價值

2009-08-27 18:52 來源:王淑萍 楊合力

  【摘 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僅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會計計量屬性在實際工作中已難以達到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不利于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影響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新會計準則中會計計量屬性包含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本文主要對公允價值進行分析,嘗試對其做出科學的界定。

  【關鍵詞】會計計量;會計計量屬性;公允價值

  遵循著與國家財務報告趨同的原則,在中國頒布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有30項是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其中17項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的計量屬性。然而,推廣一年后,觀察發(fā)現,公允價值計量在上市公司的應用并不廣泛。究其原因,對公允價值的理解仍然存在較多的欠缺。本文根據過去一年公允價值使用中存在的不當理解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幫助企業(yè)更好地理解公允價值,有了好的理解才會恰當地運用。

  一、公允價值的基本理解

  公允價值是我國新會計準則中五種會計計量屬性中的一種。在解釋公允價值之前,有必要對計量屬性做簡單介紹。

 。ㄒ唬⿻嬘嬃繉傩约捌錁嫵

  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對象可計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從會計的角度,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美國FASB在1984年發(fā)布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yè)財務報表的確認和計量》中詳細論述了計量屬性思想。普遍認可的計量屬性有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五種。我國新會計準則中會計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ǘ┕蕛r值的基本理解

  我國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首先,公允價值強調公平交易。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是不存在強迫銷售所達成的購買、銷售或結算的金額,是不存在清算銷售、不存在關聯方交易和其他特殊特定利益關系情況下結算的金額,是參與市場交易的理性雙方為合理的動機進行交易,充分考慮了市場的信息后所達成的公平的交易價格,這種達成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

  其次,可靠計量。在以公允價值確定資產或債務的金額的時候,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yè)保證根據公允價值確定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二、公允價值的正確理解

 。ㄒ唬┕蕛r值更側重于相關性,仍然無法達到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統(tǒng)一

  可靠性和相關性是兩個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計量也希望會計信息達到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統(tǒng)一。雖然相比之下,公允價值比其他計量屬性有進步的地方,但仍然不能達到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統(tǒng)一。公允價值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時點和特定經濟狀態(tài)下市場對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認定,使得決策信息更加相關。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的資產或負債都具有活躍的市場,比如,企業(yè)合并中的無形資產、養(yǎng)老金成本、生物資產等等,通常這些資產和負債的判定需要依賴于管理者關于未來的假設并且使用估計模型。

 。ǘ┕蕛r值的判定前提是有序交易,不是公平交易

  所謂公平交易是指不存在特別或特殊關系的當事人之間進行的交易,市場主體是熟悉情況、不關聯、自愿的買賣雙方,能夠獨立進行交易的行為。有序交易強調在市場上充分披露以及資產或負債持有者的主動性,不僅不存在強買強賣的行為,更不存在交易雙方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而公平交易則僅僅強調交易本身的非強迫性。相對來說,有序交易涵蓋的范圍更廣一些,能夠包含公平交易的概念,這也使得公允價值的出現,在衡量和評價計量結果時更加嚴密和具有說服力。

  公允價值是在計量當日假定雙方意欲進行的一項交易的價格,雙方在有序市場上,有確定承諾但未進行實際交易時對資產和負債的交換價格的判斷。它在后續(xù)計量時對沒有實際交易發(fā)生的資產和負債,或者有發(fā)生實際交易但價格不合理的資產和負債的價格進行估計。后續(xù)計量中假設交易的運用,不僅與其定義中公允價值是銷售資產/轉移負債的脫手價格的界定一致,并且能直接反映市場對資產未來流入和負債未來流出的預期,與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直接聯系。

 。ㄈ┕蕛r值并不會增加公司稅收負擔

  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并將不同資產負債表日一些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將導致上市公司確認一些“未實現的損益”。許多人因此擔心這種做法將增加上市公司的稅收負擔。根據準則的要求,企業(yè)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應當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這一規(guī)定意味著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已由應付稅款法改為資產負債債務法。根據新的所得稅會計準則,只要所得稅法維持其原有的計稅基礎,即使上市公司在會計核算上改按公允價值對資產和負債進行計量,也不會增加稅收負擔。

 。ㄋ模┕蕛r值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

  學術界和實務界通常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所生成的財務信息,其可靠性不如歷史成本。筆者認為,在評價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的可靠性時,不應一概而論。根據我國新會計準則和FASB于2006年9月頒布的第157號準則《公允價值計量》的規(guī)定,公允價值可分為三個層次:活躍交易市場對資產和負債的報價;類似資產和負債可觀察到的市價;運用估值技術所確定的價值。第三層次的公允價值,由于需要在估值模型中大量運用假設并對資產和負債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預測,其可操縱性明顯高于歷史成本,可靠性卻遜色于歷史成本。但第一和第二層次的公允價值,其可靠性毫不遜色于歷史成本,且比歷史成本更不容易被操縱。

 。ㄎ澹┕蕛r值不會被普遍運用

  一種觀點認為,新會計準則付諸實施后,公允價值將普遍運用。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看法。為了與國際準則實現實質性趨同,財政部在制定新會計準則時確實加大了引進公允價值的力度。但在制定新會計準則的過程中,財政部始終堅持既要與國際慣例趨同,又要立足于中國現實的原則。新會計準則凡是規(guī)定應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在行文中都嵌入了一個醒目的“救濟條款”或“豁免條款”,即不能獲得公允價值信息,或者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仍然采用歷史成本計量。這種做法事實上將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主要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層次上,即存在活躍交易市場的,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按市場報價確定,不存在活躍交易市場的,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按類似資產和負債可觀察到的市場價格確定。

 。┕蕛r值更能明晰受托責任

  反對公允價值的學派一直主張公允價值難以理清公司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只有采用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模式,才有利于評價公司的管理層是否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責任,因為歷史成本模式體現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投資者為了評價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受托責任,除了關心投入要素的歷史成本外,更關心投入要素的現行價值,是否保值增值。從信息需求的角度看,投資者對自己投入多少十分清楚,不需要上市公司利用定期報告反復提醒他們投入了多少,投資者最需要獲取的是投入要素在報告日的價值變動信息。僅僅依靠上市公司提供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信息,投資者顯然無法獲取投入要素的潛在產出價值,而缺乏這類信息,要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受托責任進行有效評估,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而公允價值能夠更加準確和相關地反映資產狀況,使得受托責任更加明晰。

 。ㄆ撸┕蕛r值并不與其他計量屬性相沖突

  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歷史成本是指資產或負債的原始交易價格;公允價值是對資產和負債以當前市場情況為依據進行價值計量的結果,是價值計量而不是成本計量。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并不總是相互沖突的,在正常情況下,資產和負債初始確認時,成本與公允價值應該是相等的,除非發(fā)生的交易是不正常的、不公平的。

  公允價值與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在本期重購或重置企業(yè)持有的某項資產的成本。重置成本是現在時點的成本,它強調站在企業(yè)主體角度,以投入到某項資產上的價值作為重置成本;而公允價值強調獨立于企業(yè)主體之外,站在市場的角度以交易雙方達成的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與現行市價。現行市價是指資產在正常交易條件下的變現價值,它完全依賴于可觀察到的市場價格,同公允價值接近。

  公允價值與可變現凈值?勺儸F凈值是在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的情況下,計量資產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可帶來的預期現金流入或流出,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公允價值是以市場評價為基礎的。

  公允價值與現值,F值是指資產在正常經營狀態(tài)下可望實現的未來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額。當會計師無法獲得市場信息時,只能轉而使用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值來計量某項資產或負債,F值本身不能稱為計量屬性,在初次確認和新起點計量中使用現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計公允價值。

  筆者認為,正確理解公允價值,應該從三個方面出發(fā):一是一種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畢竟也只是一種計量屬性而已,并不能解決所有的計量不足的問題。二是改進的地方。一種新的計量屬性的出現必定是有優(yōu)于原有計量屬性的地方。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獲得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三是清除理解誤區(qū)。新會計準則已經作出了相對詳細的解釋和說明,認真閱讀這些說明,可以幫助清除理解的誤區(qū)。相信對公允價值有了科學的理解之后,會有更多的企業(yè)愿意采用這種新的計量屬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yè)司.企業(yè)會計準則.2006.

  [2] 中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3] 于永生.公允價值會計理論比較研究.財會研究,2005,(6).

  [4] 黃桂杰.公允價值的困境解析及對策.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3).

  [5] 陳敏.公允價值的本質及其理論缺陷淺析.財會月刊,2005,(10).

  [6] 郭李全.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應用.商業(yè)會計,2007,(11).

責任編輯: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