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當前新形勢下防范與抵御銀行會計風險初探

2006-04-03 00:00 來源:

  會計工作作為銀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肩負著核算銀行業(yè)務,反映銀行經營成果,預測業(yè)務發(fā)展前景,參與銀行經營決策等重要職責,是銀行實現穩(wěn)健經營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發(fā)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銀行會計面臨的風險日趨多樣化、擴大化。近幾年金融系統(tǒng)案件頻繁發(fā)生,大、要案不斷,大多與執(zhí)行會計制度不嚴,會計監(jiān)督乏力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加強銀行會計風險的防范是我國當前金融風險防范的重中之重。

  銀行經營風險存在于銀行各項業(yè)務活動的始終,銀行會計工作也是自始至終貫穿于銀行業(yè)務處理的全過程。我國商業(yè)銀行目前所面臨的令人不安的高經營風險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與會計有關的。

  在銀行風險的壓力下,會計如何通過其自身的職能去防范與抵御風險,是銀行會計面臨的重要課題。發(fā)生在東南亞國家的嚴重金融危機已經充分證明,防范與抵御金融風險以及與此有關的對市場運行的全面監(jiān)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一個科學嚴格、跟蹤及時的會計信息系統(tǒng)。銀行會計貫穿于防范與抵御銀行風險的全過程,是防范與抵御銀行風險不可缺少的一道有效屏障。

  一、銀行會計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ㄒ唬⿵你y行會計的一般原則認識銀行會計風險

  1.從真實性原則分析:一是會計賬務處理失真,不少基層行為了追求部門利益或隱瞞經營問題,私設賬外賬,“放貸收息”,假造會計憑證,亂用會計科目,亂攤成本,編造虛假報表,擅自違規(guī)調表調賬,將會計工作作為其掩蓋違規(guī)經營和虛報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的工具;二是信息披露不全面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例如我國大多數商業(yè)銀行的會計科目設置沒有考慮拆放同業(yè)的風險因素拆放(存放)同業(yè)科目,因而不能真實反映這類資產的風險情況;又如近年來我國商業(yè)銀行代理業(yè)務,支付服務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運用發(fā)展迅速,但各行對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信息披露無論從量上還是從質上衡量普遍不理想,不少國有銀行或有業(yè)務僅停留在表外附注籠統(tǒng)反映階段,透明度差,風險性強,信息失真嚴重;三是貸款核算沒能真實反映信貸資產狀況。目前銀行業(yè)貸款賬仍多按“一遍兩呆”分類法進行科目設置,難以反映貸款質量,風險的真實狀況。給某些銀行采取貸款到期重辦理借據,以新還舊的違規(guī)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留下了貸款事故隱患。

  2.從謹慎原則分析:一是表內應收利息核算期限過長,應收利息的核算年限97年以前是三年,97年、98年分別改為二年和一年,2000年由一年改為半年,而國外普遍只有三個月。在我國企業(yè)經濟效益普遍較差,付息能力較低的現實情況下,應收未收利息掛賬時間過長造成了銀行利息收入大幅虛增,由此銀行額外承擔了大量稅金和利潤上交,(又因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資本普遍不足)因而銀行只好用吸收的存款墊付稅金。這種搞超額分配,加大了商業(yè)銀行的經營風險;二是巨額銀行貸款呆賬積重難返,無法核銷,導致銀行風險高度集中,危機四伏。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在目前我國銀行貸款呆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按年末貸款余額的1%提取呆賬準備金,對已造成銀行貸款損失來講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2)已造成實際損失的呆賬,卻因手續(xù)繁瑣,條件嚴格,難以分期攤銷,同時銀行在利潤指標的壓力下普遍對打消呆賬存有顧慮,從而導致呆賬日積月累,風險得不到及時化解。日韓等國不良貸款長期積累導致銀行倒閉的事實充分說明,不良貸款必須及時處理,否則任其沉淀,后患無窮。

  3.從相關性原則分析:目前我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三者組成。從這三種報表的構成看,似乎應能滿足各方對銀行會計信息的需求,但實際上,這套會計報表不能完全反映銀行當前經營上的“賬款”不符的現象,使報表使用者難以據此準確判斷銀行的實際經營狀況和風險水平。同時,目前的銀行會計信息的采集過于注重對外的宏觀會計信息,而對內向型的微觀會計信息分析,反映不足;注重靜態(tài)的,過去式的信息,而忽視動態(tài)聯系的、尤其是可供預測的會計信息,從而造成會計信息相關性不強,使用價值不高,難以滿足銀行管理部門加強內部管理,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

  4.從重要性原則分析目前銀行會計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財務成果的形成沒有得到充分揭示,如利潤中包含多少應收款成分,應收款項的質量狀況如何,是否形成虛假收入等披露不夠;(2)籌資渠道沒有充分揭示,如銀行經營的負債項目多少來源于合理的籌資,有多少是依靠高成本籌資(如拆入資金),籌資成本與籌資活動是否匹配等;(3)代管物品及抵押財產沒有充分揭示。代管物品及抵押財產是銀行在某經營期間所擁有的一種物質保障,它可以用來抵御經營風險。而我國大多銀行對自己所擁有的這種保障沒有很好利用,一方面表現為對抵押物缺乏了解,甚至不清楚擔保物的性質、價值、現狀;另一方面表現為對擔保物的擔保時間、擔保時效了解甚少,相當多的擔保因時效過期而失去保證作用。

 。ǘ⿵臅嫻芾斫嵌日J識銀行會計風險

  1.從計劃經濟沿襲下來“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會計管理是導致銀行會計風險監(jiān)控不力的重要制度因素。一方面,分級管理體制使作為經營主體的各分支機構部門利益膨脹。有利潤指標、支付保證、惡性同業(yè)競爭、職工福利等種種壓力下,分支機構部門往往通過弱化會計的核算、監(jiān)督職能來達到其目的;目前,絕大數國有銀行的會計管理系統(tǒng)仍維持分級管理原制,按行政區(qū)域分散核算,層層匯總上報,使會計工作實際處于地區(qū)分割狀態(tài),從而給人為地篡改會計數據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之門;加之基層行領導、會計人員“本地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最終使弱化會計職能的各種違法行為占盡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極易導致風險和損失。

  2.會計內部控制系統(tǒng)建設相對滯后,是導致銀行風險損失加劇的一個直接原因。雖然近幾年我國銀行界對內控制度的建設空前關注,然而各銀行卻沒有根據經營環(huán)境的變化對內控制度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統(tǒng)化、程序化。一方面,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目前仍作為一個個被分解的單元分散在各項管理制度之中。如會計內控制度規(guī)定了不同崗位的不同職責,不相容業(yè)務的分離,業(yè)務程序的先后制約,但卻未形成一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風險防范程序(一般應由目標系統(tǒng),決策系統(tǒng),執(zhí)行系統(tǒng)和監(jiān)督系統(tǒng)組成),難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存在的問題;會計內控制度、信貸業(yè)務內控制度、資金內控制度,各居一方,缺乏有機的結合,造成計劃部門為籌集資金而籌集,信貸部門為擴展規(guī)模而運用資金,財務部門為資金賬務處理而核算三者分立的不良局面,嚴重影響了銀行資金的安全、高效運營。另一方面,隨著衍生金融工具、消費信貸等新業(yè)務的不斷涌現,相應的會計核算往往由相應業(yè)務主管部門自行處理,造成各部門會計內部控制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觸,嚴重削弱了會計內部控制的力度。另外,現行的會計內部控制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滯后于會計電算化的發(fā)展,造成了信息技術人員與會計業(yè)務人員權責不明,交易授權密碼管理過度依賴技術人員、技術人員權限過大、內控乏力等一系列新的風險。內部控制建設面臨著新的嚴峻的考驗。

  3.會計監(jiān)督職能的弱休,給銀行風險控制增加了新的難度。目前,我國多數銀行的會計工作還停留在會計核算階段,熱衷于賬務處理,對于資金運動過程的監(jiān)督較為淡化(表現在對現金管理、大額支付憑證的審核、財務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審核往往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等方面)。對資金運轉狀況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分析反饋機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與商業(yè)銀行的經營要求相差甚遠。這是銀行會計部門管理上的一個嚴重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二、防范銀行會計風險的具體建議與決策

  以上銀行會計風險的種種表現充分說明,現代銀行會計工作面臨許多新的風險點,承受著各種各樣嚴峻的考驗。如何有效防范銀行會計風險,已成為搞好商業(yè)銀行經營,保持我國金融穩(wěn)定的重大課題。鑒于此,筆者認為,防范銀行會計風險應從建立健全適應商業(yè)銀行經營要求的銀行治理結構和管理型會計核算新體系、深化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高銀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與使用價值、構建穩(wěn)健經營的銀行會計新機制以及加大銀行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fā)力度等幾個方面入手,制定、落實相應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適應商業(yè)銀行經營要求的銀行治理結構和管理會計體系

  1.盡快改變目前國有商業(yè)銀行所有者主體虛擬的現狀。所有者主體虛擬,往往使得企業(yè)的利益,利用會計系統(tǒng)監(jiān)督各項經營業(yè)務活動的開展,會計風險防范等至關重要的問題無法真正落到實處。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積極穩(wěn)妥地將國有銀行推向資本市場,從而優(yōu)化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使會計風險防范獲得強勁的原動力。

  2.改革現行分級分散的會計核算體制,在建立全行統(tǒng)一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基礎上,實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級核算新體制。所謂大集中的三級核算新體制,是指全行實行由總行、大區(qū)核算中心、基層、基層分行三級核算主體構成的三級核算制。即在總行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一會計管理的前提下,全行設置若干個大區(qū)核算中心(也就是分行數據處理中心),一個中心負責處理若干個(十幾個直至幾百個,視銀行規(guī)模而定)基層分行的會計數據,也就是說基層分行業(yè)務處理的有關信息從一線柜臺輸機后,通過信息網絡直接傳送到大區(qū)核算中心的主機進行數據處理,由核算中心直接生成各基層行的有關會計報表,總行數據中心再根據大區(qū)核算中心傳送的數據通過有關轉換,匯并程序自動生成全行的會計報表。這種體制下總行制定的考核指標等直接面向基層分行;但有關的指標計算、數據加工等則由大區(qū)核算中心來完成,從而可以在保護基層行增收節(jié)支,防范經營風險積極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會計信息被人為篡改,同時它還可以極大地增強會計信息的實效性,減少機構和職能重疊,提高銀行服務效率。另外,各商業(yè)銀行還可考慮采用基層行領導輪換制、會計人員委派制、稽核特派員制度等辦法,從人員上保證全行集中統(tǒng)一的會計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義”引發(fā)的銀行會計風險。

  (二)深化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構建高效會計風險監(jiān)督保障系統(tǒng)

  1.實現內控制度、資源的優(yōu)化配制。要根據商業(yè)銀行業(yè)務運作程序,建立起相應的內控責任機制,如崗位經濟責任控制機制、稽核部門的日常監(jiān)督機制、權力制衡機制、財務監(jiān)測機制等。建立科學合理的機制,必須注意樹立三個觀念:第一是內部控制的設計要從以防止銀行業(yè)務人員工作差錯為主轉變?yōu)橐糟y行風險防范為出發(fā)點。第二是樹立全局觀念,將內部控制系統(tǒng)建設成各項制度、措施有機的聯結,既相對穩(wěn)定,又能隨環(huán)境、目標的變化相應能動調整的有機整體;第三是樹立信息安全觀念。在信息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加強計算機信息安全管理,已成為內部控制有效與否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

  3.運行過程中的監(jiān)控。首先,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銀行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制定及對這些指標的分析反饋。有效的風險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利率風險率、資產收益率、貸款收息率、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備付率、流動比率等,分別從市場風險、資產狀況、資本情況、流動性狀況等方面反映銀行面臨的風險狀況。而要使這些指標真正發(fā)揮預警作用,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會計分析和信息反饋制度;一是形成分析制度。如可采取例會形式,每月或每周對銀行運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分析人員應來自各業(yè)務職能部門。二是開通信息反饋渠道。當會計人員在辦理業(yè)務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對會計分析例會的分析結果持很大異議時,可直接及時向會計主管人員及銀行負責人反饋情況。其次,事中控制主要指對銀行經營過程中的穩(wěn)健性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控。銀行管理部門應樹立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的經營觀念。制定考核指標做到考核利潤與監(jiān)督穩(wěn)健經營并重。要將風險指標作為主要責任指標之一落實到各個責任部門?己瞬块T可根據各種指標、數據間的相互對應關系,根據指標值與警戒值的對比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發(fā)生反饋信息,敦促、監(jiān)督各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修正。再次,事后控制是指通過完善各種現場、非現場的財務檢查制度,對銀行穩(wěn)健經營等情況進行全面復核檢查,例如考核各單位控制銀行風險責任指標的完成情況,并采取相應整改措施。其中,關鍵是要抓好對機構負責人的考核,建立務實、全面的考核機制,對不合格的負責人,解除其負責人資格,令其待崗學習;對工作出色的負責人,予以職位的晉升和褒獎,從而全面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自覺性。

 。ㄈ┘訌娿y行會計信息的披露與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價值

  1.完善會計報表體系,加強銀行風險防范。目前我國銀行會計不定期編制的會計報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銀行表內業(yè)務會計信息,但報表項目的設置較為粗糙,不足以詳細地披露與銀行風險有關的會計信息。我們可以考慮要求銀行在現有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再單獨編制一張補充報表,以使更為集中,全面,直實地披露有關銀行風險的信息。這樣補充報表至少應能提供下列信息。

  ——風險資產總額及資本充足率;

  ——逾期貸款平均余額及資本風險比率;

  ——備付金及備付金比率;

  ——貸款風險集中度;

  ——短期、中長期貸款、逾期貸款及貸款方式的結構;

  ——不良資產狀況,包括逾期、呆滯、呆賬等問題貸款和壞賬等;

  ——對外投資可能發(fā)生的損失;

  ——或有資產和負債;

  主要是在銀行現有報表組成上增加現金流量表,以補充目前報表所難以反映的相關信息,即能夠向使用者提供銀行在會計期間內現金流量的情況,特別是能充分披露銀行實行權責發(fā)生制,收入、利潤中含有的應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與支出在實際收付上不對稱的有關信息。這對于我們正確評價銀行經營成果,防范會計風險都具有重要意義。

  2.建立有關“充分揭示”的責任制度。這是有效防范各級機構報喜不報憂,隱瞞關鍵問題、風險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

 。1)按照會計核算的相關性、重要性原則,凡對本銀行穩(wěn)健經營有影響的因素和事項均以必須按制度要求由會計人員充分揭示。如資產運行質量狀況;利潤中的應收款比例及其狀況、籌資的實際成本、內控制度執(zhí)行情況,債權的保全情況,擁有擔保物、抵押物的現況,重大事項的變更等等。(2)建立相關的責任制度,對影響銀行穩(wěn)健經營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項逐項落實相關責任人,要求其對這些項目的充分揭示負責,并通過嚴格的考核和獎懲來保證有關信息得到充分揭示。

  3.不斷完善銀行會計科目體系,例如將逾期拆放款項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業(yè)務、代理業(yè)務等形成的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納入表內核算,使這些業(yè)務中所潛藏的風險得到及時,充分的揭示。

 。ㄋ模┻M一步貫徹銀行會計制度的謹慎原則,為銀行穩(wěn)健經營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1.改革應收利息計提方法,消除大量應收未收利息經營隱患。筆者認為,可以在不放棄權責發(fā)生制核算原則的前提下,根據信貸資產的真實價值與賬面價值確定風險損失情況,對照人民銀行制訂的《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進行連續(xù),動態(tài)資產分類。將屬于正常,關注類的應收貸款利息收入按現行的逾期半年以內的表內核算規(guī)定操作;其它類則以逾期三個月為限計算應收利息。一旦超過期限,原已入損益而實際并未歸還應收利息都應即時轉出,從而有效避免銀行因收入虛增而墊繳稅款、多交利潤。

  2.提高呆帳準備金提取比例,改革提取方式,完善呆賬核銷制度。首先可按照貸款風險分類的五次分類結果,計提相應比例的專項呆帳準備金,以此彌補和抵御已經識別的信用風險。如對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及損失類的資產可依次按0%、2%、15%、60%和100%的比例計提呆帳準備金;其次是針對風險較大的某個地區(qū)、行業(yè)的貸款以及同樣存在風險的拆放同業(yè)、融資租賃等專門計提特別呆賬準備金,擴大準備金提取的比例及對象;當這幾項準備金累積到一定的數額,足以抵御問題款項可能發(fā)生的呆賬風險損失之后,可不再計提呆賬準備金;再就是要完善呆賬的核銷制度,改變現行核銷程序過度繁雜的手續(xù),將經確認已倒閉、已破產企業(yè)及超期時間過長(例如5年以上)的貸款列入首期核銷對象,其它原因形成的呆賬則列入二期對象,并按提取的貸款呆賬準備金和特別準備金額,在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的基礎上予以核銷。這樣做既符合權責發(fā)生制原則下的損失發(fā)期攤銷,又不至于影響銀行的穩(wěn)健經營。

  3.改變目前的壞賬準備金按期末應收利息余額的0.3%計提的方法

  可在會計核算制度中規(guī)定銀行應根據其對應收款項賬齡和性質的分析按不同的比例計算壞賬準備金。

  防范銀行會計風險,除以上所列各項外,還須嚴把會計工作崗位并從嚴管理。對在會計工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止、有法不依、思想不純的人員堅決予以撤換;對于在崗位考核中不合格的工作人員責令其下崗或另謀它職,從而不斷提高會計隊伍的戰(zhàn)斗力和整體素質,從人員素質角度堵塞銀行會計風險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