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公司扣績效工資,違反勞動法嗎?今天統(tǒng)一回復!

來源: 51社保網 編輯:奶黃包 2023/11/07 10:49:10  字體:

將工資拆分成績效工資和崗位工資是很多公司管理員工的一種常見方式。

其中績效工資跟KPI強掛鉤,如果當月沒有達到公司績效標準,那么公司就會扣績效工資。

扣績效工資違反勞動法嗎?

一、扣績效工資

有沒有法律依據?

實踐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行使經濟管理權,一般采取兩種方式,一種為處以罰款,一種為扣減工資。

1、用人單位罰款權的法律依據

1982年,國務院頒布施行的《企業(yè)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二條規(guī)定:

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

在給予上述行政處分的同時,可以給予一次性罰款。

該條例第十六條還規(guī)定: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yè)決定,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這是我國法律對企業(yè)職工罰款的主要淵源。

然而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廢止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16號)明確:《企業(yè)職工獎懲條例》已被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所代替。

《企業(yè)職工獎懲條例》廢止以后,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處以罰款。

2、用人單位扣減工資的法律依據

1994年原勞動部發(fā)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十五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略)。

1995年原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guī)定》第三條進一步規(guī)定:《規(guī)定》第十五條中所稱“克扣”系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

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標準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報酬。

不包括以下減發(fā)工資的情況:

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明確規(guī)定的;用人單位依法制定并經職代會批準的廠規(guī)、廠紀中有明確規(guī)定的……(略)。

另外一些地方法規(guī)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如《北京市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十一條:除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事項外,用人單位扣除勞動者工資應當符合集體合同、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本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定。

上述法規(guī)均為部門規(guī)章或地方法規(guī),立法級別較低且年頭較長,雖然未被廢止,但司法實踐中,有一些地方的司法機關認為《企業(yè)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后,上述規(guī)定已經無效。

由此造成司法實踐中產生很大的分歧。

不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根據規(guī)章制度扣減工資的一方,認為勞動者獲得的工資,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正常付出勞動后應支付的基本對價。

用人單位無權以規(guī)章制度的形式減扣工資,用人單位扣減工資應承擔未足額支付工資的責任。

二、績效工資如何定義?

績效工資本身就被定義為浮動工資,如果公司通過績效考核來達到增減工資績效工資的目的,那是可以這么做的,但是要符合以下4個基礎條件方為有效:

1、績效考核制度必須要經過民主制定程序及公示。

2、績效考核制度必須要告知員工,并由員工簽字。

一般在入職時,就會讓員工簽字;

3、對于工資結構中包含績效工資,必須雙方約定一致。

公司不能單方面從原有的固定工資中拆分出一部分作為績效工資;

4、針對員工崗位的具體考核內容必須合理合法,包括考核的條件、考核標準、考核結果及對應的績效工資浮動機制。

另外,在績效考核過程中,還得達到以下條件,否則就有克扣工資的嫌疑。

針對績效考核結果,必須要經過員工本人簽字確認;

如果員工不簽字或提出異議,那么公司必須要有相關的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證明的,視為無效;

績效工資的扣減,要和績效考核制度對應得上。

比如考核結果為4級,對應的績效工資是按照標準的70%發(fā)放,公司不能隨意亂扣。

更多推薦:

實務會員 會計培訓 財稅政策

2024年中級考試:答題速度慢怎么辦?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